您当前所在位置: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 子管理局 > 排水分中心 > 走进灌域 > 灌域简介 >
灌域风光
灌域简介

排水分中心隶属于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属公益性事业单位,正处级建制。分中心内设8个科室,分别为:办公室、组织人事科、财务科、纪检室、排水科、工程科、科技信息科、水质监测科、离退休人员工作科,下设“五所、两站”7个正科级基层所站。排水分中心机关在巴彦淖尔市临河新区河套水利发展中心大楼。现有职工529人,其中在职261人。在职职工中有本科以上学历72人、专科以上学历9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23人、中级职称的61人。全局共有9个党支部,党员165名。

2021年,按照市政府的机构改革方案,根据《关于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排水分中心机构职能编制的批复》要求,排水分中心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河套灌区治水决策和自治区党委、市委决策部署,承担总排干水利发展建设相关工作。主要职责是:承担着总排干沟工程管理、排水运行、水质监测与保护、再生水利用、乌梁素海生态补水和指导协调灌区排水工作等工作职能。

一、历史沿革

建国以来,经过全市上下70多年的不懈努力,河套灌区逐步从有灌无排实现了灌排基本配套,形成了七级相互对应、相互配套的灌排工程系统,成为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和输水总干渠的开挖,结束了在黄河上无坝多口引水、进水量不能控制的历史,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也逐步导致了灌区盐碱化。为了解决河套灌区的土壤盐碱化问题,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河套人民就开始了艰辛探索,1965年初步开挖了总排干沟,1975年冬天,原巴盟盟委书记李贵同志带领全盟15万干部群众战天斗地、艰苦创业开挖疏通总排干,1977年建成了红圪卜排水站(一站),1980年打通乌梁素海至黄河的出口段,其间还开挖了干沟、分干沟和支、斗、农、毛沟,使灌区排水有了出路,1986年引进世行贷款6600万美元,完成了总排干沟扩建、总干渠整治“两条线”及东西“两大片”八个排域315万亩的农田配套工程1987年引进世行贷款完成了总排干沟扩建工程,1991年建成红圪卜排水站二站,初步建成了灌排配套骨干工程体系。2012年“6.26大水”之后,市委政府又决定利用三年时间投资15亿元,实施了排水改造工程,集中对灌区排水不畅、病险老化建筑物进行改造。

经过全市人民四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河套灌区以总排干沟为骨干的排水系统日臻完善,先后建成了总排干沟1条、干沟12条、分干沟64条、支沟346条、斗农毛沟约1.73万条,全长10534公里,现控制排水面积1138万亩,控制沿山山洪排水面积1.33万平方公里,也成为了全国控制排水面积最大的农田排水系统。

二、工程概况

总排干沟是河套灌区排水系统的骨干工程,始建于1965年,西起杭锦后旗太阳庙乡,沿狼山山前冲积扇与黄河冲击平原的交接洼地(即乌加河古道),经过杭锦后旗、乌拉特后旗、临河区、五原县、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前旗6个旗县区,进入乌梁素海,向南跨过包兰铁路,至三湖河口入黄河,全长257.283公里,控制灌区排水面积1137.56万亩,控制山洪洪水面积1.3万平方公里。

总排干沟由主干段、乌梁素海段、出口段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从杭锦后旗到乌梁素海的主干段,长约200 km;第二部分依靠乌梁素海的天然水面,长30km;第三部分从乌梁素海南端泄水闸开始,到三湖河口入黄河处,称为出口工程,长约24km。总排干沟沿线有直口排沟124条,各类水工建筑物316座。直接管理排水泵站11座。其中,红站最大排水能力120M3/S,近十年年均排水量5.7亿M3。

总排干沟主要功能是排泄整个灌区地下水、灌溉余水及山洪水,降低地下水位,排盐治碱,改良土壤,不仅是灌区农业排水、沿山山洪排水大通道,也是全市七个旗县区工业、城镇排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年排水量4-5亿立方米,从1975年打通运行40多年来,通过总排干沟累计排入乌梁素海水量230亿立方米,排盐3822万吨,通过乌梁素海出口排入黄河水量106亿立方米,排盐2698万吨。不仅为控制灌区地下水位,调节水盐动态平衡、防治土壤盐碱化、改善土地质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全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河套地区的防洪排涝做出了巨大贡献。2014年之后,总排干沟又承担起了为乌梁素海实施生态补水、改善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职能,至2020年生态补水约28亿立方米,其中2019年生态补水6.15亿立方米,为历史上排水最大的年份。为保障全市工业城镇排水安全和乌梁素海及灌区水生态环境改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关链接
免责申明|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蒙ICP备07500273号    巴彦淖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