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 灌区播报 > 灌区人风采 >
“植”此青绿 绘就二黄河畔生态底色
来源:未知 时间:2022/08/25 点击: 【字体:

时下,静静流淌的二黄河波光粼粼,无声润泽着河套大地。从空中俯瞰,180公里长的人工防护林,宛如一条绿色长龙沿二黄河静卧,默默守护着身后的一方百姓。


记者一路探访一路感慨,十几年前,二黄河畔“树枯、地秃、满目荒芜”;如今,沿岸绿意延绵、繁花似锦、果香百里、鸢飞鱼跃。


绿色,曾经是二黄河沿岸稀缺的颜色,如今却成为装扮二黄河最厚重的“底色”。这一巨变的背后,离不开河套水利人十几年如一日改荒换绿、接力植绿、护绿兴绿的奉献与担当。


披星戴月种树 为家乡河披绿


二黄河边,竹柳、新疆杨等林木苍翠挺拔、绿浪翻滚,像两排卫士守护着二黄河。


如果不是同行的总干渠分中心工程科科长韩中海介绍,很难想象,就在上世纪90年代,二黄河沿岸一片荒芜,大片土地盐碱化严重。为数不多的林木,还因病虫害和乱砍乱伐而老化、衰减严重,整个渠系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堤坝防御功能弱,危及两岸。


为扭转这种局面,2009年,总干渠分中心(原总干渠管理局)发动干部职工,在二黄河畔打响了植树造林大会战。


“植树造林大会战那个苦可不是说着玩儿的。春天,土地还没有解冻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扦插育苗、整理田地。土地消冻后正是河套地区刮风季,我们又开始顶着寒风种树。一旦种树开始,一两个月都回不了家。”说到植树大会战,总干渠分中心第一枢纽所所长郭建平打开了话匣子,“刚开始几年,密植林带,一天种十来公里,全局200多人,无论男女,无论干部还是职工,都在实打实的劳动,大家抢着干、比着干,不讲条件、不计报酬。”


“每天早晨6点起床,7点准时出工,中午12点左右在渠陂上就着风沙匆匆吃口饭后接着干,直到晚上8点才回所里休息……”总干渠分中心第一枢纽所业务股股长魏文斌回忆说,每天不停地挥锹挖树坑,大家手上都是水泡,肩膀疼得抬不起来,脸也被晒脱皮、吹得黝黑,可大家依旧坚持苦干。


一把铁锹两只手,干罢春夏干冬秋。赖以支撑水利人坚持下来并一以贯之的,是先辈传承下来的敢想敢干、苦干实干的精神和使命。“头顶烈日酷暑,脚踏总干热土。为何披星戴月,只为片片竹柳”,在他们中流传着的这首诗,恰好诠释了他们的初心和决心。


攻坚克难造林 栽一片要绿一片


“种活一棵树,跟养活一个孩子般不易。”这曾是水利人植树造林时所面临的困境。


韩中海介绍,总干渠沿线的工程保护地内,过去全部是荒滩弃耕地,地势高低起伏,盐碱化严重,根本种不成树。有的地块因盐碱化严重,重复种植十几遍都无法成活。


不服输的水利人咬定“栽一片就要绿一片”的目标不放松,在不断实践中,他们摸索总结出“工程先行,技术保障,四季造林,管护为重”的经验。


既然种树不成,那就先改造土地。他们开始利用各类机械对土地进行前期整理和改造。由于总干渠阴渗,整理出来的土地仍然不具备栽植条件。


为了提高土地质量,他们采取多次深浇的办法对盐碱地进行洗盐压碱改良,硬是把几十年种不活树的土地一点点改造了过来。


为了加快造林进度,提高造林成活率,他们采取春夏秋冬四季循环造林的方法和高杆栽植、截条扦插、大棚苗移植等多种方式进行造林。


功夫不负有心人。二黄河两岸从过去空白段落达到80%左右,慢慢变成走到哪儿都绿树掩映。因为造林难,水利人都爱树如子,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饱含深情。


殚精竭虑护林 换来绿意盎然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水利人可不会躺在功劳簿上高枕无忧,“三分造,七分管”早已是他们的共识。


每天一大早,总干渠分中心第二枢纽所副所长韩晋春匆忙吃口早饭,把水泵、发电机、旋耕机装上四轮车,吆喝上两三个职工就往河岸驶去,开始了一天的林木养护工作。“如今河岸两旁几乎看不到裸露土地,植被覆盖率高,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守护好这片绿地。”韩晋春说。


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韩晋春凭着一股子韧劲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一步步从普通职工成长为所里的中坚力量,而且还是全所出了名的造林能手。


韩晋春认为,与种树相比,管护更不容易。“随着造林面积的增加,管护任务越来越繁重。浇水、施肥、除草、修剪,防病虫害、防火、防羊啃……从春到冬,职工们几乎没休息的时候。”韩晋春说。


“以前浇灌相对比较辛苦。因渠低地高,无法自流灌溉,只能用泵抽水浇灌,我们就开着泵船或农用四轮车载上泵机,浇一段挪个地方。遇上风浪,泵船很容易翻沉。浇灌用的橡胶水管12寸粗、8米多长,得六七个人才能抱起来。”韩晋春一边比划一边说,“夏灌、秋浇紧张时期,有时中午都顾不上休息,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


而在总干渠分中心第二枢纽黄济站负责人白勇看来,夏天除草才是最难受的。地里蚊子多,他们穿着厚厚的迷彩服用四轮车带着旋耕机除草,一干一身汗,衣服紧贴着后背。天快黑的时候,蚊子在脸前嗡嗡地飞,人都不敢张嘴吸气,一不小心就会把蚊子吸进气管里。


白勇告诉记者:“现在都用无人机打农药,过去都是人工背上几十斤的药罐喷农药,特别辛苦。虽然带着防毒口罩,但眼睛不停地流泪。有人因为过敏,嘴都肿了。要是遇上药箱漏水,药水渗到背上,那真是疼痒难耐,还特别容易起满身红疹。”


“这些年种树,大家把没干过的活儿都学会了,没见过的东西都用过了,没受过的罪都遭了,一步步成了‘业余种树专业户’。”白勇打趣说。


业余,是因为种树并非水利职工的主业;而专业,是因为育苗、扦插、剪枝、嫁接、栽植高杆、打药捉虫等,无一不是他们亲身参与,早已驾轻就熟。


十几年的植树大会战,是每一位参与其中的水利人难以忘怀的记忆。看着越来越美的二黄河,他们觉得一切都值了。


持之以恒兴绿 绘就生态画卷


经过十几年的大力营造,水利人在二黄河沿线累计栽植各类树木达2000多万株,建成占地1.5万亩、全长180公里的高标准生态绿化带,这条绿化带成为有效防止两岸阴渗、保护沿岸农田、改善区域小气候的“空中绿色排干”,横贯全市的生态长廊。


驱车行驶途中,透过车窗,记者总能看到二黄河上群鸟或振翅舒身,或低翔河面;树林里,雉鸡、野兔的身影时隐时现……


“防护林有效改善了沿岸局部小气候,降水次数明显增多,吸引了狐狸、獾子、天鹅、白鹭等众多动物在此安家落户、繁衍生息。”总干渠分中心第四枢纽所所长郭新祥说,白鹭对栖息地环境要求较高,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好不好,它最有发言权。


近两年,总干渠分中心生态保护站还致力于培育山桃、山杏、铃铛果、世纪梨等林果类植物。等试验成功后,将在二黄河畔成片种植。到那时,二黄河畔更将是“花香草绿树婆娑,果香四溢沁心脾”。


青山重叠叠,绿水响潺潺。二黄河生态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酝酿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精彩蝶变,以水为墨、以绿为题,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将愈发壮美。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相信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在敢想敢干、苦干实干精神的凝聚下,只要播得下种、看得见根,巴彦淖尔人定能筑牢一道道生态屏障,书写一个个绿色传奇。


(作者单位:巴彦淖尔日报社)


责任编辑:李璞

河灌水发中心手机网站

河灌水发中心公众号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版权所有: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蒙ICP备07500273号
联系电话:0478-8700366   电子邮箱:hgzjslb@163.com   地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新华西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