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 子管理局 > 永济分中心 > 党建专栏 > 党风廉政建设 >
党风廉政建设
永济分中心召开2023年水利工作 暨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
来源:未知   时间:2023/04/04   点击:次  【字体:

4月3日,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永济分中心召开2023年水利工作暨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永济分中心党委班子成员、分中心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各供排水所股段长以上干部参加会议,分中心党委委员闫根存主持会议。


IMG_3092.jpg


会上,分中心副主任关丽罡传达了河灌中心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分中心纪检书记孟根宝力皋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分中心党委书记张二东总结2022年永济灌域水利工作及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分析当前及今后时期水利改革发展形势与任务,安排部署2023年灌域水利工作和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分中心党委委员刘还喜宣读了关于表彰2022年度责任目标考核优秀单位的决定,分中心班子成员向优秀单位颁奖,分中心党委书记张二东与各供排水所签订2023年责任状。


IMG_3173.jpg


会议指出,永济分中心在市委、政府、河灌中心的坚强领导下,以落实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五大行动”为契机,以建设“全国一流灌区”为抓手,统筹安排、合理摆布、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永济灌域各项工作,经过分中心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一是超前谋划、统筹安排,供排水管理科学高效。永济灌域2022年安全行水219天,农业灌溉引水8.97亿立方米,浇地419.04万亩次;排水0.52亿立方米。二是项目带动、合理布局,工程建管稳步进行。2022年,完成项目投资6629.6万元,衬砌渠道13km。自筹岁修养护资金144.6万元、施作完成74项养护工程。引黄滴灌面积1.2万亩。三是长远规划、强基固本,灌域发展动能强劲。关乎永济长远发展的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示范区、全国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永济灌域重点区、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样板区正有条不紊地推进落实和高质量建设中。另一方面,正式启动永济渠(缠金渠)水利风景区申报和文化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在继续保持“自治区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同时,稳步推进全国水利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四是紧跟时代、服务一线,科技应用迅速推广。2022年,新建输水渠道运行工况安全检测系统37套、渠道量水监测站27处,应用效果良好。落实线上结算水费试点单元26个,涉及37个村(协会)6814个农户,灌溉面积24.42万亩、实现了水费收缴安全高效。五是直面矛盾、攻坚克难,重点领域改革破题。制定完善了岗位设置、岗位系数设定、竞争上岗、机关及所(站)公务费、水费收费到户、荣誉退休、财务核算体制改革等11项管理制度,并完成了包括现行44项管理制度在内的《制度汇编》1册。积极探索制定“因事设岗、以岗定人、薪随岗变、双向选择、强化激励”的竞争上岗实施方案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在分中心建立财务核算中心,将两级核算改为一级核算。六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常规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强化人事管理工作。制定完善了2022年奖励性绩效工资和年度考核奖的发放办法。强化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压缩非生产性开支,集中财力保证了工程、灌溉等工作顺利地开展。强化帮扶和群众工作。建立健全永济分中心及基层所站工会组织,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强化科研职教工作。有序开展职工继续教育和培训127人次,完成学时11430小时。参加河灌中心举办的职工书法、绘画、摄影比赛,展出各类作品53幅,获奖11幅。强化疫情防控工作。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做好单位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自2022年8月起,每周选派4名干部配合临河区先锋社区光大小区开展常规核酸检测工作,累计派出192人次,获得中心党组颁发的“疫情防控先进集体”荣誉,为临河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永济力量。强化信息宣传工作。讲好永济故事,在各类媒体上发表宣传报道146篇、信息和文章280篇。2022年,无泄密事件的发生。强化环境整治工作。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投资58.8万元用于“清四乱”常态化环境整治工作,确保了灌区水利生产健康绿色发展。强化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永济分中心继续保持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和“文明行业”荣誉称号,基层所站取得市级“文明单位”和“文明单位标兵”称号的有9个、取得临河区级“文明单位”称号的有3个,取得临河区“文明示范窗口”的管理段有22个。七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的建设不断深入。充分发挥分中心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引领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与分中心党委,目标同向、内容同题、时间同步,不断增强两级党组织思想的敏锐性、工作的前瞻性、落实的联动性。加强思想建设,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蕴涵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觉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新时代永济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突出问题导向,针对水利干部职工队伍多年来存在的文化短板,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和文化展示活动,提升激励灌域广大干部职工的文化自信和荣誉感。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筑意识形态阵地,抓好信息发布和新闻报道,抓好正面宣传引导,努力讲好新时代永济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深刻把握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结合“五大行动”,大力宣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先进事迹,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水利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着力锻造一支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水利干部职工队伍,不断提高适应新时代新征程和建设全国一流灌区的能力。2022年,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14次、专题研讨8次、知识测试3次,召开专题工作推进会5次、讲专题党课9次。八是纠偏带正、执纪问责,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坚决扛起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始终坚持“严”的基调,落实“一岗双责”,持续加强政治监督,不断推进日常监督,把强化监督和执纪问责落到实处。深入推进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坚持教育、立制、监督多措并举,通过深化政治学习、开展警示教育、深化整改落实、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净化灌域政治生态。2022年,开展日常监督检查15次、专项督查42次、完成纪检监察调研报告2篇、廉政谈话57人次、警示教育大会13场次。


IMG_3150.jpg


会议强调202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建设“全国一流灌区”交出成绩单的收官之年。我们永济灌域水利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总方针,围绕“巩固、提升、服务、阳光”的发展思路,聚焦文旅美济、市府强济、现代化亮济的高质量发展目标,落实市委“五高五新”、河灌中心党组“在十个方面”提高标准、实现升级的建设任务,带领永济分中心全体干部职工,为建设团结、和谐、活力、魅力的永济分中心而努力奋斗,为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灌区贡献力量。(一)精细管理、规范运行,助力灌区水资源高效集约利用。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保持供排水服务的良性运行态势,充分预判水情形势,稳妥应对农业用水指标不足带来的挑战,推进落实“六个精准”,力争水资源利用率达到灌区综合用水标准。今年,计划农业供水8.97亿立方米,计收水费1.1亿元。要把引黄滴灌作为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推进灌区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切入点抓好抓实,遵循国家农高区建设标准,算好科技账、效益账、生态账,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力争在年内将引黄滴灌面积扩大到10万亩以上。坚持把生态补水作为政治任务放在突出位置,统一纳入供水计划管理,全力保障乌梁素海及灌域内湖海湿地的生态用水需求。加强排水运行管理,建立水位水质预警机制,确保排水通畅和水质达标。(二)项目牵引、建管兼顾,全力支持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虑多元用水需求,坚持补短板、打基础、利长远,稳步推进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示范区建设,以全国一流灌区建设为契机,超前规划、科学衔接,增加工程建设科技含量,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要完成投资2.35亿元,衬砌正稍分干渠、新华分干渠、永刚分干渠共57.74km、建造各类建筑物139座。要倒排工期,精心组织,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四项”制度,按时完成建设任务,确保不影响农业灌溉。在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工程任务的同时,要争创优良工程,并申报大禹奖。要全力打造全国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永济灌域重点区,配合中心国资处、水设院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编制工作,整合水利、交通、林业等各方面资源,合力攻坚,力争把全国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重点区项目落地永济。(三)科技支撑、创新驱动,加快推进灌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步伐,在打造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样板区的同时,全力抓好先行先试“数字孪生”灌区建设。要聚焦先行先试的目标,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力争在促进业务协同、创新工作模式、提升服务效能等方面取得突破,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应用成果,示范引领全国数字孪生灌区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推动国管渠道断面流量、直口流量自动采集系统和视频监控数字广播系统广泛应用。年内,南边渠要全面启动信息化设备的应用,永刚渠力争要完成全部设备的安装。不断充实信息化队伍,对各供水所的业务骨干进行全面培训,提升参与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提高干部职工的应用能力。(四)深化改革、破立并举,激发灌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坚定改革信心,勇挑发展重担,积极响应全国一流灌区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结合巡视整改工作要求,在已经破题的基础上,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采取稳步快走的方式,有计划、分层次推进供水收费、工程建管、劳动人事、职称职级、工资薪酬、资源资产资金、党务政务财务、绩效考核评价等项改革。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改革,一是围绕“因事设岗、以岗定人、薪随岗变、双向选择”的原则,扎实推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二是在分中心机关建立财务核算中心,统筹安排两级单位财务工作,各基层核算单位分设报账会计,及时反馈处理核算单位财务信息和工作,形成严格、准确、高效的工作机制。三是按照“摸实情、勇担当、善作为”的要求,着力探索以直口渠为单位收费到户模式,灌域每个供水所要选择一条直口渠进行试点,要把试点直口渠的种植面积、种植结构、实引水量等实际情况摸清、摸透,进一步掌握工作主动权。四是全面推行水费线上结算、微信支付、二维码支付等便捷缴费模式,南边所要实现全覆盖,其它供水所要超过50%。五是争取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工作,落户永济试点先行。通过以上改革,不但要创新机制、优化流程、强化执行、注重实效、激发活力,还要进一步汇聚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履职尽责的正能量,提升广大干部职工建设全国一流灌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五)科学管理、挖潜增效,提升灌区建设软实力。深入推进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有效落实组织、安全、工程、供排水、经济管理等方面重点任务,着力构建与全国一流灌区位阶相匹配的管理模式。为把永济灌域建设成为河套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的样板区,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成立永济青年和妇女组织,发挥“八九点钟太阳”的热情和活力、展现“半边天”的智慧和力量,引领带动青年和妇女,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积极为永济发展建言献策。二是严格按照“五个规范”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分中心重点工作,制定完善适合永济现代化发展需要的管理制度,促进形成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的长效工作机制。三是认真做好分凌分洪和应急抢险工作,完善应急预案,优化调度运行管理,积极申请专项资金,强化抢险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确保万无一失。四是根据农业生产需要,积极提供灌排水优质服务,及时向用水户提供水情预报、供水计划、水价水费等信息,实现供水管理公开透明。(六)传承精神、文体互动,展现灌区发展新风貌。深入挖掘缠金河(永济渠)刚目渠(永刚渠)作为河套首渠的200年水利文化历史资源,保护传承好开挖永济渠的艰苦奋斗精神,抓好水利历史文献、档案资料、口述资料、影像资料的收集、抢救和整理工作,创作一批体现灌域水利文化的文艺精品,通过文学创作、影视记录等形式,讲好新时代永济自己的故事。举办职工岗位技能竞赛,持续营造“学知识、练本领、增技能、比贡献”的氛围;举办职工书法、绘画、文学、摄影等文化作品比赛,营造文化氛围,提升品位形象;举办职工自创文艺节目汇演,激发职工激情飞扬、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增强大家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通过挖掘水利文化历史资源、举办文体活动等工作,把“积极向上、团结凝聚、和谐给力”新时代永济精神风貌,融入到永济干部职工日常工作当中、融入到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创建当中、融入到全国一流灌区建设当中。(七)主动作为、打造品牌,塑造美丽灌区魅力永济。把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区融入到灌区和临河区旅游开发规划当中,立足河套地域特色和水利文化历史资源,结合乡村振兴、生态文明、水利工程建设,整合政府、灌区、社会等各方面资源,合力攻坚,高质量完成国家水利风景区创建目标,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永济样板。把永济文化旅游区建设作为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区的突破口,率先推进,打造集生态景观、地域文化、旅游休闲、水利科普、水情教育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一线一馆两园多点”(“一线”:永济渠首到总排干; “一馆”:永济水利文化展览馆;“两园”:合济中国农大水利科技示范园 干渠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示范园;“多点”:青春湖 境湖 多蓝湖 鲜农 金百利 富川 二黄河水利风景区 乌加河水利风景区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的永济水利文化旅游区。要对沿线重要水利枢纽工程进行兼具景观效果的维修改造,绿化美化所处地域周围环境,常态化整治渠沟道“四乱”,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IMG_3159.jpg


会议要求,各党支部广大党员干部要全面落实党的建设总要求,压紧压实主体责任、“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以高标准党的建设,为全国一流灌区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IMG_3143.jpg


会议号召,永济分中心广大干部职工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负责任、勇担当、善作为,坚决贯彻落实市委政府和河灌中心党组的决策部署,埋头苦干、甘于奉献,在建设全国一流灌区的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团结、和谐、活力、魅力的永济新篇章。


永济分中心  赵侹楷



相关链接
免责申明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蒙ICP备07500273号    巴彦淖尔市